网络公关一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场

www.ppgcw.com时间:2012-09-04 08:59来源:搜狐网



    事实上,在日益庞杂的网络上,在陆续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金浩茶油致癌、丰田质量门等事件中,都出现了网络公关公-司的身影。

    “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被攻击的对象损失不小。”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很难掌握确切的证据,网络打手们往往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与此伴生的,便是网络删帖公-司当客户出现负面信息时,为客户消除这些不利言论、删帖“消灾”。

    2011年4月起,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四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删帖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从事网络黑公关活动的网站被叫停关闭。但稍作沉寂状后,“有偿删帖”避过风头,沉渣泛起。

    胡泳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纯真年代”一去不返,转而进入到“丛林时代”。

    “所谓"丛林时代",就是说我们原本对网络抱有一种田园化、牧歌式的浪漫想像,以为现实世界很多被扭曲的东西,在网络中会得到有力的纠正,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发现真相。但实际上,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现在变成了各种利益群体有目的地操纵、摆弄舆论的博弈场。”胡泳说。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商业性的东西在网络上渗透有限,那时还没有“推手”、“打手”、网络公关的概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活动,企业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极大的商业价值,网络公关公-司应运而生。

    当互联网舆论场成为各方利益必争之地,这些利益方就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动网络舆论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政治学意义上讲,这样的网络发帖、删帖,实质就是操纵舆论。胡泳说。

    “这个舆论场太过重要,如今已成为各利益群体的必争之地。这些利益群体运用各种手段来宣扬和维护自己,网络公关只不过是这种力量外在的表现。”胡泳说,一旦涉及具体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商人和个别官员,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公关的幕后推手。 拯救良方:建立健康机制

    

    在网络开始更多地影响人们生活后,公关的网络变得更加庞大。一些在网民看来仅代表个人观点的帖子和纸面媒体文章的转载绝不简单。

    直接与企业接洽公关项目并制订完整策划方案的公-司现在也把手伸到了网络上:除去传统的纸面媒体,帮助他们完成发帖和删帖任务的还有下线公关公-司、网络媒体、草根博客写手、发帖人……越来越多的人被拉入这个系-统。

    在中国,网络产生之前,言论与表达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国家管-理来实现的。然而,随着网络的爆炸式成长和新技术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出版商、报社、电台、电视台,若继续沿用管-理传统媒体的思维来管-理网络,会出现很多与现实不适应之处。

    胡泳认为,拯救此危机的良方无他,还是在于努力推进一种健康的民意表达机制。如果民意表达能够比较通畅,不仅对政府的监督通畅,对于那些不良企业也能以有力的方式来制约,那么,那些所谓的网络公关公-司活动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

    “我们承认互联网上有博弈,但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利益博弈机制,必须通过合法的正常的渠道来博弈,而不是通过目前这样一种恶劣的手段。”胡泳说。

    就在百度员工有偿删帖被逮捕事件遭披露后,法治周末记者在进一步暗访调查中发现,各种网络危机公关公-司仍然通过媒体联盟等方式,进行人情删帖和有偿删帖交易,且要价大幅上涨。

    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对负面信息的恐惧带来巨大的删帖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又拉动了网络删帖产业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对于非法网络公关,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界定,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百度删帖的事件,是基层员工权力过大的表现,说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归根到底,只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真正做到"事前防范",而追究法律责任只能是事后弥补,属于辅助手段。”赵占领说。

    在美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多达130多部,既有宏观的整体规范,也有微观的具体规定。2006年,法国通过了信息社会法案,在保证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明确了互联网参与各方的责任,保证网上提供的内容真实可信。

    而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互联网方面的政策规定,但并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文法。

    赵占领认为,互联网企业的反腐要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国家相关法律的完善;二是企业内部的自律机制;三是企业价值观的建立。

    在有关网络的专项成文法空白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强监管,及时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并予以纠正、制止,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此外,打击有偿删帖,还需要网络行业秉着刮骨疗伤的自律精神,维持职业操守;也需要公众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做有理有节的网民。赵占领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品牌观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