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公司处于灰色地带

www.ppgcw.com时间:2012-09-04 08:59来源:凤凰网



    企业应正面回应质疑

    据了解,一般大型网络公-司内部都建有庞大的数据库,对内容进行过滤,对相关关键词进行筛选屏蔽。

    此外,网络公-司也会出于人情删除"关系帖",这是业内潜规则,被认为"无可厚非",但员工若为中饱私囊而私下"接活",则违反了公-司的内部章程,情况严重的,还会有牢狱之灾。

    广州的一家网络公关公-司在官网首页上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不提供任何"非法的"网络公关活动及网络负面删除活动。

    该公-司负责人谢先生说,之所以发出这段声明,是因为该公-司此前曾多次遭到要求删帖的企业的"骚扰"。"有偿删帖操作上并无难度,但毕竟是违规的,我们不愿为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

    他认为,一般刚起步的公关公-司才承接有偿删帖业务,借以迅速积累资本;待公-司发展壮大后,会转向正规的企业品牌营销。

    一位从事公关行业多年的人士表示,一家有良知的企业在面对问题时,应首先通过官方平台作出回应,公开接受公众的质疑;刻意去删帖,有违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国内网络消-息五花八门,也的确对企业造成了不小伤害。"有些小企业被负面消-息整得比较惨,也是迫于无奈才去找删帖公-司合作的。"

    在他看来,日后删帖操作会越来越规范。"明确哪些帖子能删,哪些帖子不能删。不能删的帖子,看能否修改标题和内容,而不是把删帖作为唯一的方法。"

    他认为,公关公-司应摈弃"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观念,放弃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删帖业务。

    广东达生律师事务所律师钟伟认为,在公开发表言论的平台上,网站删除不触犯法律的正常发帖,侵犯了网友的言论自由权。删帖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利益的,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行为,工作人员与公关公-司涉嫌共同犯罪。

    三鹿曾重金聘删帖公-司

    受访者:魏武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

    职业删帖现象由来已久,大约在2007年~2008年,人们开始大规模使用搜索引擎,并将其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它就已产生。

    此前,网络删帖闹出动静最大的,是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当时三鹿公-司还没有倒闭,想通过危机公关的手段来消除不良影响,把不利于其公-司形象的信息从网上删掉,报价据说是300万元。后来,事件在网上被人曝光,删帖尚未开展就遭遇"腰斩"。

    网络公关公-司处于灰色地带,要完成删帖这项任务,就需要拉拢像网站的内部员工下水,这损害网站的利益,这也是百度把自己的员工告上法庭的原因,但它没办法告公关公-司。

    有偿删帖的所得对百度而言,只是蝇头小利,但对个体员工来说则利润不菲,所以他们才铤而走险,置公-司的利益不顾。

    实际上,被放上桌面的删帖大多是"光明正大"的,比如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信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受害人由于忙碌或担忧,就委托删帖公-司代为交涉,在提供足够证据的前提下,百度会将相关搜索结果删除或交由法-院裁判。在以上这种情况下,删帖公-司是个人的代-理人,整套程序是合法的。

    那些危机公关公-司处于灰色地带,法律并没有禁止它们存在,而给其颁发营业执照又不现实。归根结底,这是企业在市场中所开展的一场关乎利益的博弈之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品牌观察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